【网评】关爱“留守”送温暖,“就地过年”少牵挂
2022-01-24 21:55:15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李卿瑶 | 作者:张金华          浏览量:76893

桑植融媒1月25日讯(通讯员 张金华)“又是一年团圆日,心似箭,难聚首,游子漂泊何是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短期人口迁徙浪潮——“中国春运”。春运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是乡弱、村空,留下孤独的守望者。大批背井离乡的农村青年不得已留下父母、撇下孩子,让年迈体弱、很难跨越代际鸿沟的父母照顾日益成熟、渴望接触新鲜事物的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数据显示:农村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重超过一半,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人群的生活照护、心理疏导和劳动帮扶成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如何让这些留守老人儿童多点笑容、少点眼泪成为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不可忽视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在众多农村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的背景之下。

聚焦沟通交流,用爱搭起“连心桥”。由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监护能力较弱,长期缺乏亲情关爱、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导致众多留守儿童学习跟不上、行为习惯差、价值观错位,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同时留守老人收入微薄、生活困难,身体衰弱、无人照料,精神孤独、没有寄托。留守老人的医疗问题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这类特殊群体最突出的问题。基层政府要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广泛动员亲朋好友、基层党员干部、老师同学、社会爱心人士关心关爱留守老人儿童。基层党员干部要分区包片、进村入户,定期上门慰问,与留守老人儿童谈心谈话。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机,很多儿童心理叛逆又不愿与在外的父母常打电话、开视频沟通交流。一个不能和一个不愿导致很多留守家庭两头之间一年也没有几次有效的联系。联户党员、结对干部或爱心志愿者可以利用周末或晚上上门搭建留守老人儿童与在外父母之间的沟通桥梁,话一话家常、聊一聊近况、说一说关心、问一问健康、解一解疑惑,让双方之间感受到对方的关心和关爱,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加感情和增进理解。

突出巡护宣传,筑牢安全“防护网”。留守老人儿童受限于常识和能力,往往安全意识较弱。2016年9月云南威信县因电路老化引发火灾两名留守儿童丧生、2021年1月吉林通化市因操办农村酒席出现1传141的超级传染、2021年11月湖北安陆市3岁留守儿童因取暖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惨剧历历在目,教训令人心痛,平安过节才是最大的团圆和最好的相聚。基层政府要定期开展防疫、防火、防诈的“三防”敲门行动,为平安过节保驾护航。一是敲开疫情防控的安全大门。镇村两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上门为留守老人儿童送上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疫情防控“春节大礼包”,宣讲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知识,叮嘱他们春节期间减少聚餐,特殊时期不串门,勤洗手,常通风,注意加强个人防护,科学防控疫情不松懈。二是敲开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小火亡人的安全大门。南方山区农村基本大部分留守老人儿童都是以烧柴和烧炭取暖为主,同时也有熏制腊肉的风俗习惯。一着不慎很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灾。入户人员要排查用火用电隐患,立行立改,绝不拖延,也要千叮咛万嘱咐告知人走火灭、烧炭开窗、柴炭远离火源等等安全常识,在醒目位置张贴常用紧急电话和村干部电话,动员微网格员和附近邻居多多关注留守老人儿童动态。三是敲开防电信诈骗的安全大门。年底电信诈骗格外猖獗,留守老人儿童防诈意识较弱,如果收到冒充家人电话、政府慰问电话等骗子电话很容易上当受骗,损失财物。上门人员要为留守老人儿童详细讲解真实发生的诈骗案例,帮助有智能机的安装国家反诈APP,教授老人儿童在遇到电信诈骗时如何处理,并在现场耐心解答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警惕,有效防止老人儿童上当受骗。

强化物资保障,增添红火“过年味”。针对生活困难的留守老人儿童,基层组织要多渠道筹资筹物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肉、被等“年货”,确保留守老人儿童在寒冬腊月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基层党员干部或志愿者们可以为他们整理内务,修剪头发指甲,清理庭院,贴上红红火火的窗花以及辞旧迎新的春联,送上新年礼物,送去新春的祝福与温暖,为他们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乡镇卫生院可以组织医生下村,到各村文明实践站开展义诊送健康活动。包括测血压测血糖、健康知识解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等。各村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可以全天候开放场所,邀请返乡大学生等志愿者们到文明实践站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观看电影,学音乐,开展各类有趣的课程,以及课后辅导作业等。

灶旁陪坐父母老,檐雨闲滴话桑田。没有人愿意离父别儿、背井离乡,成为他乡之客。赚钱回家、构筑繁华是广大外出农村青年的朴素愿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蓝图正徐徐展开,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劲头,“人回乡、情回归”正在慢慢实现。我们相信,未来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责编:李卿瑶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